先天性少牙畸形咬合重建种植修复病例报道

先天性少牙畸形咬合重建种植修复病例报道

BITC金奖病例于??美娜柳医院种植科?

第五次BITC大奖赛于年9月24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洲际酒店圆满落幕。19名总决赛参赛选手精彩的病例演说以及现场的激烈拚比仍历历在目。

今天,GeistlichChina希望与大家回顾来自总决赛美学区种植组于美娜医师的金奖病例-“先天性少牙畸形咬合重建种植修复病例报道”,并再次向于美娜医院种植科的团队热烈祝贺,也感谢他们在临床手术中对我们产品的信任与支持!

本病例摘自《中国口腔种植临床精萃卷》,由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请将手机转横以获得最佳阅读体验~

摘要

目的:通过对全口先天性少牙畸形病例1例,行螺丝固位一体式固定修复并最终完成咬合重建,探讨此类病例的临床方案设计、诊疗程序及预后情况。材料与方法:对该先天性少牙畸形伴滞留乳牙重度磨耗的男性患者,施行如下治疗程序:(1)拔除乳牙前先给予垫抬高咬合,恢复正常垂直距离及颌间距离,适应时间2个月,持续观察患者对颌位变化的适应性并做适度调整,以此颌位作为过渡性修复及最终修复的参考颌位。(2)拔除口内20颗乳牙,制作过渡性活动义齿临时恢复功能及美观,同时获得可对最终修复提供参考的一些要素,如丰满度、平面、牙冠形态大小等,戴用

3个月。(3)参考过渡性修复体排牙情况及CBCT所显示解剖条件,设计制作外科导板,引导下行上颌双侧外提升+种植体植入术及下颌种植体植入术(OsstemTS种植体)。(4)术后2周对过渡性修复体组织面进行调改、软衬后完成植入术后的临时修复。术后5个月行二期手术。(5)2周后开始最终修复,种植体水平印模、初始颌位记录——试基台被动位、集合印模、二次颌位记录——试一?体化桥架被动位、最终颌位记录——最终修复体完成。期间反复确认颌位关系、?面部丰满度、平面、中线、笑线等解剖、美学要素,最终完成螺丝固位一体化固定修复,上下颌双侧第一第二前磨牙均采用螺丝固位,尖牙位则设计成套筒冠形式。(6)给予垫阻断夜磨牙症相应并发症。结果:本病例术后全景片示12颗种植体均位于颌骨中理想位置,双侧上颌窦植骨区成骨效果良好,术后无明显不适。最终修复使患者获得理想的咬合关系、丰满度及面部形态。结论:通过种植固定义齿重建多数恒牙缺失患者的咬合关系,可使患者获得良好的美观及咀嚼功能;先天性恒牙缺失患者种植修复需整合多学科力量,制订个性化的、整体的治疗方案;咬合重建中确立准确的颌位关系意义重大,必须慎重处理相关临床细节。

上下颌牙列交叉缺损、多数牙甚至全部牙齿中、重度磨损伴牙列缺损/缺失,甚至先天性或获得性多数牙缺失患者均不同程度地丧失了生理性的正中关系,可能导致功能性颌位关系改变、咬合紊乱、咀嚼肌疲劳或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甚至引起消化系统疾病等全身疾患。咬合重建包括纠正颌位、恢复面部垂直距离,重新建立正常的生理性关系,消除因异常而引起的口颌系统紊乱,使颞下颌关节(TMJ)、咀嚼肌相互协调,恢复其正常的功能。对于牙列缺损伴重度磨损,临床多采用固定义齿或可摘义齿修复,有些患者可以恢复部分功能和美观,但其存在美观性不佳、咀嚼功能恢复有限、损伤自然牙、患者满意度低、远期疗效差等缺点。本文通过对先天性少牙畸形病例1例,行螺丝固位一体式固定修复并最终完成咬合重建,探讨此类病例的临床方案设计、诊疗程序及预后情况。

一材料与方法

1.病例简介21岁男性患者,主诉:要求恢复咀嚼功能及美观。患者口内除上下颌第一磨牙外均为乳牙,且为重度磨耗(有夜磨牙),医院,要求拔除乳牙种植修复,后因个人原因未做治疗。现自觉严重影响咀嚼,来诊要求修复,对功能和美观有较高的要求。无吸烟史、无家族史,既往体健。口内检查:除上下颌4颗第一磨牙外均为乳牙,重度磨耗。上下颌第一磨牙临床冠均短约龈上2mm,不松动。面部检查:由于患者口内均为乳牙且磨耗较重,患者口唇部丰满度不足,面下1/3较短,呈“苍老”面容。

2.诊断(1)乳牙滞留;(2)先天性少牙畸形;(3)重度磨耗。

3.治疗计划患者及家属要求固定义齿修复,在恢复咀嚼功能基础上,尽量恢复美观性,且要求较高。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建立如下治疗方案:(1)制作垫恢复并使患者适应正常颌位关系;(2)拔除口内余留乳牙,过渡性义齿修复;(3)拔牙3个月后CBCT扫描,制作外科手术导板;(4)导航手术+种植体植入+GBR;(5)永久修复;(6)制作保护性垫;(7)择期上下颌4颗第一磨牙冠修复/正畸牵引至正常咬合。

4.治疗过程

(1)术前准备:①确定颌位关系:确定垂直距离,采用息止颌间隙法结合颌间距离测量、发音评估和面部侧貌观测以及吞咽法初步确定垂直距离;在口内余留乳牙的基础上制作过渡性垫抬高咬合,调整颌位关系直至最适位,在给予过渡性垫前拍摄颞下颌关节MRI。②患者适应新的颌位关系且无明显不适后,拔除口内20颗乳牙,根据重建颌位关系制作过渡性活动义齿,并根据该义齿与患者沟通,初次确定唇面部丰满度、中线、笑线等问题。③患者因在校,佩戴活动义齿5个月后,拟行种植手术。佩戴义齿过程中无明显不适,并拍摄颞下颌关节MRI,但自觉唇部过于丰满且微笑时露齿较多,美观性差。与患者沟通,拟行种植固定修复,唇侧基托较小可缓解丰满度过大问题,并调整义齿大小。④CBCT评估牙槽骨位置与理想修复体位置的相互关系,评价种植固定修复的具体方式及所需要的骨增量情况。⑤制作外科手术导板:术中导航。

(2)种植手术:下颌种植体植入:局麻下,利用导板定位拟植入位点,切开黏膜,翻瓣,根据定点逐级扩孔,通过指示杆检测种植体之间的平行度,并观察与上颌导板所示牙位的颊舌侧位置关系,植入6颗Osstem种植体,初始稳定性良好。

上颌种植体植入+双侧上颌窦底外提升术:导板引导下上颌植入6颗种植体,初始稳定性良好,同期双侧上颌窦外提升术,完整剥离窦腔黏膜,植入GeistlichBio-Oss?骨粉,压实,水平褥式连续缝合。术后拍摄全景片评估手术效果:包括种植体植入位点、方向和安全性。2周后拆线口内像。

(3)术后5个月二期手术显露种植体:术后5个月复查,口内黏膜愈合良好,可隐约见种植体覆盖螺丝形态。

(4)种植修复:功能与美观的实现。二期术后2周,在愈合基台基础上取口内上下颌初印模,参考患者已建立的最适位,制作暂基托取颌位记录;再取种植体水平闭口式印模。试排牙:确定颌位关系、丰满度及中线。

利用试排牙的结果选基台,一体化设计,上下颌4颗尖牙利用转换基台设计为套筒冠形式,其余种植牙为螺丝固位。第一次试基台、内冠及前牙丰满度、形态自凝塑料连接,取开窗式集合模。第二次试基台及内冠:口内被动就为良好,稳定,患者口内取硅橡胶颌位记录。再次确认上前牙区形态。咬合、丰满度、中线等患者及家属均满意,硅橡胶口内再次确认记录颌位关系。

完成Co-Cr支架烤塑一体化桥设计,戴牙。正中为所有牙均匀接触,侧方为组牙功能。对患者进行充分口腔卫生宣教,教会患者进行桥体部分的清洁。

因患者存在夜磨牙,给予软垫保护。以维持长久稳定性。择期修复上下颌4颗第一磨牙,正畸牵引至正常咬合。

完成修复后1周复诊,3个月复诊结合患者主诉,评估患者修复后颌位关系。之后每6个月复诊1次进行口腔检查、牙周维护和种植牙牙周维护宣教,每年进行1次放射检查以评估种植体颈部周围骨量并参照进行咬合调整。

二结果

治疗前后口周软组织有明显突度改变,唇部丰满度及美观性得到了改善;修复最终佩戴前的反复确定颌位、试内冠,对重建咬合、确定丰满度、中线、笑线等问题至关重要;对术前及修复后的颞下颌关节的评估,发现新建立的咬合关系诱导髁突前移和下降,使关节间隙增加减轻对关节盘的撞击,使肌肉关节更加协调舒适;建立稳定舒适的咬合关系,提高了患者的咀嚼效率;修复后给予垫,避免夜磨牙造成的过载,能够保护种植体获得长期的稳定性。患者及家属对最终的修复效果十分满意。

图1口内像:余留乳牙重度磨耗,稀疏,上颌乳牙缺损平龈,恒牙临床冠短图2患者治疗正面像:面下1/3短且丰满度差图3治疗前颞下颌关节MRI:关节间隙较小图4拔牙后口内照及过渡性义齿:在过渡性垫适应后拔除乳牙,再给予全口义齿过渡性修复,以维持颌位及辅助咀嚼功能图5拔牙后口内照及过渡性义齿:在过渡性垫适应后拔除乳牙,再给予全口义齿过渡性修复,以维持颌位及辅助咀嚼功能图6拔牙后口内照及过渡性义齿:在过渡性垫适应后拔除乳牙,再给予全口义齿过渡性修复,以维持颌位及辅助咀嚼功能图7过渡性修复后颞下颌关节MRI:关节间隙增大,髁突有骨质新生图8拔牙后全景片图9定位后牙槽嵴顶黏膜切开图10通过指示杆检测种植体之间的平行度,并检测植入种植体位置与上颌排牙的位置关系,种植体初始稳定性良好图11左侧上颌窦外提升术+GBR,指示杆检测左侧上颌区种植体之间的平行度,并观察与下颌导板所示牙位的颊舌侧位置关系图12右侧上颌窦外提升术+GBR+植体植入,指示杆检测右侧上颌区种植体之间的平行度,并观察与下颌导板所示牙位的颊舌侧位置关系图13连续缝合图14术后全景片图个月后二期前后口内像图个月后二期前后口内像图17口内试排牙:确定丰满度、中线、笑线及垂直距离图18口内试排牙:确定丰满度、中线、笑线及垂直距离图19第一次试基台内冠、取开窗式集合模图20第二次口内试戴基台、内冠及确定颌位再次转交技工上牙合架图21第二次口内试戴基台、内冠及确定颌位再次转交技工上牙合架图22第二次口内试戴基台、内冠及确定颌位再次转交技工上牙合架图23一体化义齿口外观图24义齿口内像:初戴图25义齿口内像:初戴图26义齿口内像:初戴图27义齿口内像:初戴图28义齿口内像:初戴图29义齿口内像:初戴图30咬合均匀:正中均匀接触,侧方牙合为组牙功能牙合图31戴牙后正面像图32戴牙3个月后复查口内像三讨论

本病例为上颌多颗相邻前牙因外伤致冠根折的病例,进行了“精确化”的即刻种植修复。术前依据模型扫描数据、CBCT数据等构建数字化模型,根据美学和功能原则设计最终修复体外形,再以修复为导向设计种植体的三维位置,并制作多级导板,以提高种植体的植入精度。同时,为了减少术后进行临时修复的等待时间,术前设计制作了高精度的临时修复体,修复体颈部外形严格复制天然牙颈部轮廓,保证临时修复体术后可以严密封闭拔牙窝;在临时修复体与临时基台之间预留一定间隙以便于口内就位和粘接;在修复体近邻牙侧预留翼板以便于修复体的稳定就位。通过此类细节的处理,可以保证在种植术后最短的时间内顺利戴入理想的临时修复体。

在临床上,重度磨耗、先天性/获得性牙列缺损或缺失等原因导致的咬合关系丧失,常常伴随功能性颌位关系改变、咬合紊乱、咀嚼肌疲劳或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甚至引起消化系统疾病、影响面容从而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了改善这类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可以通过天然牙支持的固定义齿、可摘义齿、固定-可摘联合义齿以及种植义齿恢复患者的咬合关系。其中,种植义齿以其咀嚼效率高,患者不适感低而越来越被更多患者所接受。

多牙先天缺失常存在缺牙区骨量不足,软组织缺损;剩余牙齿的咬合关系紊乱,存在散隙;垂直距离过短,面部软组织因缺少硬组织支持而呈松弛状态,患者常伴有上颌后缩、颏唇沟加深,面下1/3短小,息止颌间隙较大,呈衰老面容,严重影响患者的咀嚼、发音功能及容貌外观。这类患者往往需要多学科交流协作共同完成。有学者研究观察建议此类患者在开始进入种植修复治疗前需行正畸治疗,同时评估是否需要正颌手术,以重建患者协调的上、下颌骨位置关系,改善患者的容貌轮廓。如果患者没有明显的需要矫正的颌骨不协调,往往在种植修复前要给予过渡性义齿,使患者适应新的功能性颌位关系,避免因后期永久性修复造成不可逆的颞下颌关节损伤。咬合重建能减少息止颌位时咀嚼肌、颞肌的紧张度,增强咀嚼肌收缩的能力,同时能够诱导髁突前移和下降,使关节间隙增加减轻对关节盘的撞击,关节内压力减轻从而恢复肌肉和关节的协调性作用。

本研究中,该患者口内多数恒牙胚先天缺失,余留乳牙重度磨耗,牙齿之间散在间隙,乳牙无保留价值,且上下颌颌骨位置相对正常,术前不需要正畸正颌治疗。我们在乳恒牙列基础上给予患者过渡性垫2个月,恢复正常垂直距离及颌间距离,持续观察患者对颌位变化的适应性并做适度调整,直至最适位,以此颌位作为过渡性修复及最终修复的参考颌位。患者在佩戴垫过程中,没有明显的颞下颌关节不适症状,髁突在新形成的肌力介导下前移并下降,增加了关节间隙,减少了对关节盘的撞击,降低了关节腔内的压力,反作用于肌肉及关节,使其更加协调。在种植体植入后的永久修复过程中,我们通过试基台、试排牙、试内冠、试一体式桥架反复确认颌位关系,最终建立患者舒适的功能性关系。

在种植义齿重建咬合关系后,还要重点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
北京市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mow.com/jbby/5657.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